仿佛在與書壇前賢對話

2009-12-10 19:32:33      林海莘

  記淡浮院“中國歷代書法碑林”

  文/ 林海莘

  2009年11月17日在潮州淡浮院,歷經(jīng)十年籌劃和歷時十年建設的“中國歷代書法碑林”正式落成。國家司法部原部長鄒瑜,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廣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溫蘭子,泰國潮州會館主席陳漢士等出席了落成典禮。

  各級領(lǐng)導和海內(nèi)外嘉賓對“中國歷代書法碑林”給予高度贊揚,盛贊碑林的建成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潮汕的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旅游資源,也為市民、游客提供了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場所。盧瑞華先生在講話中說:“看到了這些書法,我們仿佛在與前賢對話,使我們的身心都沐浴在中華文明的溫暖陽光下,感到自豪,感到一種奮進的力量?!?/p>

  淡浮院靜靜坐落在廣東潮州古城東郊的硯峰山懷抱之中。深秋并沒有染紅山林,硯峰山依然一片濃濃的墨綠。硯峰之名,是相對筆架山而言的,因這院前一灣平靜的湖水像硯臺,山峰像墨,便有了“硯峰潑墨”一景。點染出一幅“水墨淡浮”絕妙風景畫的無限神韻。離開城市的喧囂,走進這個群山環(huán)抱、綠樹簇擁的地方,近日我們一行訪問了淡浮院院長、“中國歷代書法碑林”的籌建者之一李聞海先生。我們與李聞海就淡浮院與書法碑林的淵源,及它每一品書法背后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了一次愉快的談話。

  潮州淡浮院始建于1995年,由已故泰國僑領(lǐng)郭豐源先生倡議,眾多熱心人士捐建,旨在增強中泰友好,弘揚中華文化。1998年5月18日,原廣東省政協(xié)主席吳南生在李聞海院長的陪同下,參觀淡浮院,看到其建筑藝術(shù)和建筑風格后非常認可,并建議在此建設“中國歷代書法碑林”。在與李聞海院長取得共識之后,于1999年9月,由泰國欽賜淡浮院與廣東省政協(xié)書畫藝術(shù)交流促進會合作立石豎碑,書法碑林開始建設。

  碑林從籌劃到落成耗時20年,前10年是策劃與收集碑拓,后10年是進行工程建設。從1999年至2002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對外開放,第二期工程從2002年至2009年竣工落成。碑林建成500米長廊,精選上起商周,下迄當代的歷代碑刻及名家書法真跡,一共320多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簡牘書、隸書、章草及草、行、楷諸體,涵蓋了中國書法史上各種主要風格流派。其中明清以后部分,大多是未曾發(fā)表過的名家書法珍品,由海內(nèi)外文博機構(gòu)和著名收藏家提供原件刻石,因此格外珍貴。每一位入選的書法家,都是歷經(jīng)時間的考驗,選取的是他們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按原貌尺寸,鐫刻于石。

  “中國歷代書法碑林”為何能在全國眾多碑林獨樹一幟呢?李聞海先生侃侃而談:“淡浮院碑林特色鮮明……”

  “一是時間跨度大,上下三千年,書跡諸體皆備,流派紛呈。碑石按朝代時間排列,上古文字在進門牌坊右側(cè),秦漢繼之,唐宋在中央正面交泰殿前兩側(cè),明、清至現(xiàn)代部分則接續(xù)居左側(cè)。循序瀏覽,契金石鼓,鐘張二王,歐褚顏柳,蘇黃米蔡,趙董王傅,翁劉成鐵,以至近代名家,一一上石,范圍遠遠超出其他碑林。一部鮮活的中國書法史屹立在觀眾面前。”

  “二是網(wǎng)羅新出土文物,內(nèi)容更顯豐富。春秋侯馬盟書,1965年出土于山西侯馬;戰(zhàn)國包山楚簡,1987年出土于湖南荊門;戰(zhàn)國的《楚帛書》,是中國至今出土最早的古代帛書,也是最為完整的長篇,二十世紀40年代出土于湖南長沙,幾經(jīng)輾轉(zhuǎn),被商人蔡季襄買下,用筆描下研讀,后被一美國人柯克斯騙至美國高價賣到大都會博物館,再將蔡季襄的文章?lián)Q上自己的名字發(fā)表,并憑此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這次我們也是通過博物館復制才收集到。還有秦云夢睡虎秦簡、漢居延木簡、西漢江陵鳳凰山木簡、西漢南越文帝九年句鑺(吳越樂器)等等作品都是近代才出土的。碑林收集廣博,搜盡珍品?!?/p>

  “三是碑林結(jié)合區(qū)域特點,適當選入一批廣東省有代表性的書法家珍品。重視選刻入粵名書法家作品?;浖畷以谥袊鞔匚徊粩嗌仙=翊孀钤缁浫诉z墨有兩件:一是近年在南京博物院發(fā)現(xiàn)的唐咸通年間《范隋告身》,內(nèi)有海陽(今潮州)人劉昉所題跋文一則,是目前所知潮郡人士存世的最早一張墨跡,也是現(xiàn)存粵中最早名人題跋文字,其史料價值以及在嶺南書法史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二是白玉蟾,南宋瓊州人,通九經(jīng),能詩賦,長于書畫,遺世書件有《足軒銘》,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館。清有廖燕,廣東曲江人,碑林所刻自書《山居詩卷》,為海內(nèi)孤本,十分珍貴;近代有舒同寫的毛澤東長征詩、沙孟海先生92歲寫的大氣磅礴的墨跡,這些都是我們這里獨有的。碑林還注意選刻女書法家作品。其中東晉衛(wèi)鑠,世稱“衛(wèi)夫人”;元管道昇,趙孟頫妻,行書酷似其夫;明邢慈靜,工小楷,其書氣靜神閑,娟秀脫俗?!?/p>

  “四是碑林用石選用陜西陳倉青石,緊密堅實,利于精刻,更利于保存。領(lǐng)銜刻工為京、粵知名的碑刻專家,他們精雕細琢,原跡神態(tài),毫厘不爽?!?/p>

  碑林依山而建,是一群氣勢恢弘的黛瓦白墻建筑。主體建筑左右兩側(cè)便是順山勢層層遞升的梯級碑廊,宛如兩條長龍,蜿蜒上下,十分壯觀。為了保存碑林的原有味道,每一塊石碑都鑲上玻璃,禁止拓片、防止隨意刻畫,這也足見建設者的苦心經(jīng)營。

  瀏覽碑林,有如置身于中國書法歷史博物館,風格流派多姿多采,使人流連忘返,令人為中華書法藝術(shù)之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所陶醉。

  談起碑林的策劃與籌建者吳老,李聞海先生滿懷敬仰之情。他說,碑林有今日之宏大規(guī)模,實賴潮汕鄉(xiāng)賢吳南生。吳老是著名的書法家、書畫收藏家、鑒賞家,向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尤其關(guān)心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曾多次捐獻自己所藏珍品,襄助家鄉(xiāng)文化建設。吳南生先生為碑林所撰序文,概述漢字形體演變之所由來,以至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

  之歷史,言簡意賅,文采斐然。序文讀來如高山流瀑,回腸蕩氣,一瀉吳老胸中對中華文化藝術(shù)的深情厚愛。

  “中國歷代書法碑林”八個大字,乃碑林顧問啟功先生墨跡。在落款處用“啟功學書”四字,表現(xiàn)出一代書法大師虛懷若谷的氣質(zhì)。

  碑林序文書丹者是當代國學大師、香港潮籍學者、碑林顧問饒宗頤教授。饒先生的字,吸魏晉之精華,容隸篆于一爐,跳出前人窠臼,自成一家。1999年書此,高齡伏案,洋洋大觀,竟

  能一氣呵成,筆意連貫,氣韻充沛,堪為一寶。加上碑林的題名與序,就稱得上是現(xiàn)代難得的三絕。

  說到建設書法碑林的意義,李聞海先生無限感慨: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門藝術(shù),線條借助于文字的體勢進行自由的舞蹈,在簡單的黑與白、曲與直中衍生出宇宙的千萬色相,這就是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shù)。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shù)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shù)?!睍ㄗ鳛閭鹘y(tǒng)文化的內(nèi)核,支撐著中國人的全部人文理想。

  鑄金刻石為我國先民傳播思想文化之重要工具,及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載籍流傳日益便利了,但墨本傳拓金石刻辭之功猶不能廢。中國書法由于載體的材質(zhì)不同,年代久遠,或蕩然無存,或掩埋地下,或模糊難辨,或被藏之名山,一般人很難得見。從前想見古人之書法,不辭千山萬水跋涉,四處尋覓;或傾家蕩產(chǎn)求見真容。現(xiàn)在,將其收羅集成,選其精華代表之作,按原貌尺寸,鐫刻于石。筆線清晰,黑白分明。須臾間,盡覽三千年書法;旋足地,可觀四海寶藏,真是今人之大幸啊!欣賞書法的人,對名家作品,正如與英雄、美人、君子、才子、野老、隱者相對,無形中受其熏陶,感情為所滲透,人格為所感染,心緒為所改變,嗜好為之提高。碑林的創(chuàng)建,給游客們創(chuàng)造了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場所。歷代書法名家倡導“養(yǎng)學雙修”的精神。我想人生的浩然之氣就是要在這樣的場合修煉。

  我們隨著李聞海先生倘佯于碑林長廊,或遠觀,或近賞,皆是嵐氣氤氳,陰陽交泰,可觀、可賞、可品。風水寶地淡浮院,東粵菁華淡浮院,南中國最全書法碑林淡浮院,傾注了李聞海先生多年的心血,他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深刻的感悟,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他謳心瀝血,不遺余力,終于完成大業(yè)。讓潮汕大地增添了無限的文化光彩,他的功績將載入潮汕文化史冊。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