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yè)灰幕:18毫升解抗劑3小時可造1噸偽無抗奶

2009-05-14 17:49:29      邊長勇

  18ml“解抗劑”(β-內酰胺酶),在合適溫度下,只需要3小時就能造出1噸“無抗奶”。

  隨著國家六部委嚴禁宣傳“無抗奶”等政策的出臺,由抗生素殘留超標奶催生的假“無抗奶”逐漸浮出水面。

  抗生素超標疑云

  自1929年Fleming發(fā)現(xiàn)首個抗生素青霉素及1935年化學合成首個抗菌藥百浪多息以來,抗菌藥物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十余類、達數(shù)百個品種組成的龐大家族。抗菌藥物的問世被視為2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

  治療牛的各種感染是奶牛體內抗生素主要來源。“肺炎、乳房炎、子宮炎以及各種傳染病等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唐山恒天然牧場總經理馬國達(Todd Meyer)對CBN記者說。而且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較多。

  在中國,由于養(yǎng)殖水平所限,奶牛乳房炎發(fā)病率尤其之高。有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一般奶牛場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奶牛子宮和肢蹄病的患病率則在40%和25%左右。

  而對奶牛使用的抗生素劑量也要遠遠大于人體使用劑量。各種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不同,一般都按照體重來計算,例如每公斤20毫克。使用抗生素后,部分殘留會通過奶牛的血液進入牛奶中,一般而言在使用抗生素四天之內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在生鮮牛乳收購過程中檢測不嚴格,就會流入市場。

  這是抗生素流入的一般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

  “有些原奶細菌數(shù)量超標,按照標準,企業(yè)又會拒收,此時有不法分子也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抗生素。”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理事王丁棉對CBN記者說。

  2008年10月開始實行的《乳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條例》要求,禁止銷售和收購在規(guī)定用藥期和休藥期內的奶畜產的生鮮乳;《鮮乳衛(wèi)生標準》(GB 19301—2003)則要求,鮮乳中的獸藥(包括抗生素)殘留不得超過有關標準,這里的“有關標準”通常參考《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page]

  假“無抗奶”如何制造

  出于逃避檢測等各種目的,目前我國假“無抗奶”制造技術之發(fā)達令人吃驚。

  所謂酶是指由蛋白質(少數(shù)為RNA)組成的生物催化劑,能在特定的條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其這一特點被不法分子用以快速降解牛乳中殘留的抗生素。

  “國內多數(shù)乳品企業(yè)對于不同程度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牛乳采取降價收購和拒收的原則,出于經濟的驅動……市場上出現(xiàn)了人為使用一些生物制劑去降解牛乳中殘留抗生素的‘無抗奶’。”一家大型奶企申請的《一種乳制品中抗生素水解殘留物的檢測方法》的專利如此寫道。

  CBN記者發(fā)現(xiàn),這項為檢驗假“無抗奶”而專門研發(fā)的專利申請時間是2008年6月24日。

  該專利中還描述稱,“從2005年至今就有數(shù)家公司出售分解牛乳中殘留抗生素的酶制劑”,“市售的抗生素分解劑是一種黃色液體,其主要成分是青霉素酶,每瓶約4ml,在8攝氏度~10攝氏度條件下置一晚或反應12小時,即可以使3~4噸有抗奶轉變?yōu)?lsquo;人造’無抗奶。”

  與此同時,另一家大型奶企也在2008年11月12日申請了類似專利,《一種檢測乳中抗生素和/或抗生素拮抗劑的方法》。

  這份專利寫道,“根據(jù)經驗,18ml的beta-內酰酰胺(CBN注:beta-內酰酰胺抗生素拮抗劑)37攝氏度下2~2.5小時,或25攝氏度以上3小時條件下能將1噸原奶內含有的10ppb的beta-內酰酰胺(如青霉素鈉)完全降解。”“根據(jù)經驗,18ml的四環(huán)素酶37攝氏度下2~2.5小時,或25攝氏度以上3小時條件下能將1噸原奶內含有的200ppb四環(huán)素類(如四環(huán)素)抗生素完全降解。”

  盡管如此,但CBN記者目前尚不清楚檢測假“無抗奶”技術效果以及在行業(yè)的施行情況。[page]

  危害尚無定論

  目前,此問題已引起國家部門重視。

  今年3月9日,衛(wèi)生部公布了《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近期工作重點及要求》,在“乳及乳制品生產”項目中,明確要求加強對添加β-內酰胺酶(解抗劑)在內多種有害物質的行為重點監(jiān)察。

  外源性β-內酰胺酶是我國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學物質。

  有觀點認為,正是假“無抗奶”的存在催生了國家嚴禁“無抗奶”標識政策的出臺。

  據(jù)《財經網》報道,目前使用“抗生素分解劑”的行為在市場上相當普遍。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崔生輝等人曾在2006年5至8月間,從北京零售超市中采集了五個廠家生產的、不同種類的牛奶樣品38個,檢測發(fā)現(xiàn),63.2%的樣品檢出β-內酰胺酶。CBN記者試圖求證這一結論,未果。

  不過,“解抗劑”危害如何還沒有定論。

  著名“學術打假者”方舟子認為,β-內酰胺酶是一種蛋白質,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質一樣會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掉,不會對身體有害。

  但是廣東奶協(xié)秘書長林樹斌對CBN記者說:“當然牛奶加工過程的熱處理可能會使內酰胺酶失活,牛奶進入人消化道之后內酰胺酶也會被消化酶分解,但是不是全部都分解,究竟有多少沒被分解還能保持活性,現(xiàn)在仍是個未知數(shù)。”“抗生素被內酰胺酶分解或結合之后的產物究竟對人有沒有害,現(xiàn)在也是未知數(shù)。”

  “我想其危害的不確定性正是衛(wèi)生部這次對它高度重視的原因。”他對CBN記者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