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為什么沒變成奢侈品品牌

2009-08-31 18:14:59      蔡 明

  科寶博洛尼董事長 蔡 明

  我們有那么多中華老字號,要年頭有年頭,要文化有文化,為什么沒一個進化成奢侈品品牌?

  首先是消費人群。國外購買奢侈品的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國內則年輕化傾向極其嚴重,大齡購買者也多為暴發(fā)戶。而這一部分人崇洋媚外興趣濃厚,你讓他買包買車買表沒問題,穿布鞋吃小吃聽昆曲問題就大了。他們?yōu)榈氖亲C明自己能以財富擁有別人無法獲得的物質符號。這樣的消費人群,直接導致中華老字號在國內就沒有成為奢侈品的環(huán)境,更沒有了打出去的余地。

  外因不利,內因更乏力。經營定位轉型的不果斷,讓很多老字號們如今要思考的不是如何進化成奢侈品,而是不要退化到被淘汰。拿內聯(lián)升舉例,它和愛馬仕都是19世紀創(chuàng)立,都是服務本國宮廷,內聯(lián)升做布鞋,愛馬仕做馬具。汽車開始取代馬匹時,愛馬仕抓住“馬匹雖會被淘汰,但各類交通工具仍有無限商機”。與愛馬仕的轉型相比,眾多百年老店的總是把“百年”的品牌看作“固守不變”。結果就是,后者總是在百年內就會垮掉。

  也許內聯(lián)升們,當時將定位轉型為“布鞋雖會被淘汰,但各種足部時裝仍有無限商機”,繼而延展到其他配飾,配以國際化運作,今天我們可能就有了立足國際的奢侈品品牌。

  消費人群、自身經營外的第三點,涉及我們國家曾經的體制。西方奢侈品始終為純正的家族、私人企業(yè)擁有,保持手工作坊、高昂定價、靈活聚焦市場目標、維系自身價值體系的特性。中國的老字號卻幾乎都曾經國有化,面向群眾面向社會。想奢侈也無能為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