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PE尋找投資新樂土 中東等新興市場掀起淘金熱

2009-10-16 10:17:05      王動

  “或許現在的歐洲已經不是股權投資基金的首選地區(qū)了。作為投資者,我們必須視野開闊,能夠發(fā)現最好的投資機會。”西班牙本地股權投資基金MCH的創(chuàng)立合伙人索托(Jaime Hernandez Soto)感慨當前大量基金撤出西班牙的現狀,“我們也應該走出國門,到新興市場去尋找機會。”

  西班牙PE跌入深谷

  索托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實在是因為西班牙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房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消費疲弱不振,加之經濟展望也缺乏亮點,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下稱“PE”)開始集體撤出西班牙。而就在幾年之前,西班牙還曾經是杠桿收購的樂土。”9月8日的《華爾街日報》這樣報道。

  數據供應商Dealogic在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信貸市場的萎縮,讓西班牙的股權投資公司業(yè)績一落千丈。”

  在2007年到2008年,西班牙都是歐洲排名第五的股權投資勝地,但是按2009年至今的業(yè)績排名,西班牙已經跌出了前20位。2009年至今,西班牙完成的股權投資僅有1.83億歐元。而在之前的2008年和2009年,這一數字分別是68.6億和31.5億歐元。

  “事實上,整個歐洲的股權投資都在萎縮,而西班牙的退步更是非常明顯。”業(yè)內人士向投資者這樣表示,“在現在的西班牙,資金成本實在太高,也沒有機構愿意向我們提供長期資金,而且我們也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所以投資額才會有這么大的降幅。”

  在下行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下,過去非常高傲的企業(yè)家開始變得低調,愿意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他們的企業(yè),但即使這樣,也沒有基金愿意出手。

  “企業(yè)再便宜我們也很難下決心收購,因為西班牙經濟的萎縮速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而且和歐元區(qū)的任何一個國家相比,前景都更加糟糕。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筆交易都小心翼翼,因為經濟體和市場都在萎縮之中,企業(yè)很難找到發(fā)展的空間。”索托無奈地表示,“在過去,我們習慣于買入經營情況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的企業(yè),然后通過調整他們的商業(yè)模式,并改善管理,從中獲得利潤。但現在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的企業(yè)都面臨著業(yè)務下滑的問題,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特別好的機會。”

  索托認為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情況或許會有所好轉,但是幾乎沒有可能回到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fā)前的水平。

  目前西班牙的經濟是歐元區(qū)內最差的,同時經濟前景也是最不被經濟學家看好的,起因就在于它的房地產和建筑市場已經全面崩潰。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房地產和建筑行業(yè)一直都是西班牙發(fā)展最快的行業(yè),被認為是西班牙經濟發(fā)展的引擎,也是股權投資基金特別活躍的領域。過去幾年里,在西班牙投資界聲名赫赫的股權投資基金,幾乎專注于房地產市場。

  往日,西班牙最負盛名的股權投資基金是Nmas1。在2004年,其花費2770萬歐元買下了機械設備租賃商General de Alquiler de Maquinaria SA。在2006年,在完成首次公開發(fā)行并退出時,Nmas1從這筆交易中獲得了1.9億歐元,回報率高達7倍。在過去幾年里,這樣的交易數不勝數。房地產和建筑市場上的泡沫,在股權投資基金的推動下,在2006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一年,股權投資基金慷慨地在該領域投下了4370億美元,而就在一年之后,盡管金融危機還沒有全面爆發(fā),就已經有機警的投機者嗅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提前退出了這個市場,投資額出現大幅下降,僅有1190億。而到了2008年,西班牙房地產市場完成的股權投資就只剩下了220億,僅為巔峰時期的5%。

  現在,房地產和建筑市場徹底成為了基金難以忘卻的滑鐵盧,即使房地產企業(yè)和建筑商們愿意廉價出售資產,也乏人問津。經濟學家指出,西班牙目前共有一百萬套未出售房屋正在待價而沽,這個數字和美國未出售房屋數量大致相當,但是西班牙的人口卻只有美國的1/6,同時經濟基礎也更差。

  在看到了這個殘酷的現實后,股權投資基金已經徹底清醒了,在2009年全年,沒有一分錢被投入到這個市場上,包括3I在內的歐美股權基金巨頭,都已經完全退出了西班牙地產市場。[page]

  不只是西班牙

  西班牙代表了歐洲不少地區(qū)都遭遇的窘境。“不只是是西班牙,中歐和東歐的許多地區(q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美林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Harnett對記者表示,“在金融風暴中,大家談論最多的是美國,但事實上許多地區(qū)的情況要遠比美國糟糕。歐洲的不少地區(qū)在過去幾年的資產泡沫浪潮中,過分利用信貸杠桿而透支了消費能力。期待它們重新復蘇,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和歐洲非常類似的地區(qū)是日本。曾經和美國以及歐元區(qū)并稱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過去20年里經濟增長都非常緩慢,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傷害更是非常之大。近期花旗集團出售日本資產的事件,也充分說明了日本市場近期內難有作為。

  對于花旗集團來說,金融危機留下了苦澀的記憶。當年剛剛和旅行者集團合并后,花旗集團曾經獲得了無數贊譽,包括中國在內新興市場,也有不少銀行在以花旗集團為目標在努力著。但是就是那場興起于房地產市場的風暴,撕碎了所有綺麗的夢想,花旗的股價一度下跌了1美元的水平,昔日的華爾街巨子普林斯也黯然下臺。

  正是因為這段苦澀的記憶,花旗集團決定對業(yè)務進行重整,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出售非核心資產。8月底,《華爾街日報》報道,花旗集團決定借日興投資公司(Nikko Principal Investments)之手,出售它在日本的非核心資產,而且KKR、歐洲最大私募基金Permira、貝恩資本和CVC資本都是潛在買家。

  花旗希望它在日本的資產能夠賣出15億美元。如果換在2007年,這個價格絕對不能算貴,因為當時泛濫的流動性為一切資產都標上了天價。但是在今天,這個價格已經顯得非常貴了。“或許有人愿意出手買下花旗的資產,但是絕對不可能是這個價錢,因為誰都知道,未來的日本很難賺到錢。”

  還有內部人士評論,即使KKR或者Permira買下花旗資產,也并不是看重花旗資產的升值潛力。“早在2006年,KKR就已經設立了日本辦公室,但是直到現在,它也沒能完成一筆大交易。Permira更是從來沒有在這里完成交易。”該人士談道,“因此它們可能只是想開拓新的市場,或者說,為它們在亞太的擴張找到新的支點,比如一個更好的融資平臺,畢竟日本的資金還是比較廉價的。”

  誠然,資本是逐利的,不可能有耐心苦苦守候經濟體的全面復蘇。如果成熟市場無法為股權基金帶來更大的收益,那么它們只會流動到更有利可圖的地區(qū)去。

  中東淘金熱

  “在未來幾年里,新興市場的增長速度依然要高于發(fā)達國家。”瑞士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報告上寫道。湯生路透的研究也表明,除了經濟前景非常低迷的中歐和東歐,其他新興市場還是吸引了大量資金。

  而目前,除了投資者耳熟能詳的亞太和南美市場,私募股權基金把目光也轉向了中東。

  9月8日,法國金融巨頭巴黎銀行表示,將在中東募集一只3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專注于尋找海灣地區(qū)的投資機會。“我們將在10月中旬完成1.5億美元的資金募集,稍后完成剩余的1.5億美元。”巴黎銀行在中東地區(qū)的業(yè)務負責人克里斯托弗(Jean Christophe)表示。

  嚴格來說,3億美元對于私募股權基金來說,其實只是個小數目。之所以值得一提,是因為在巴黎銀行愿意自掏腰包拿出接近8000萬美元的現金。通常在股權投資基金中,金融機構作為普通合伙人,只需要拿出不超過1%的資金就足矣。顯然,巴黎銀行拿出的資金已經超過25%,這支基金看上去更像是巴黎銀行的直投公司。對于剛剛挺過金融危機的巴黎銀行,投入這筆現金可不是個小數字。

  更重要的是,緊隨在巴黎銀行之后的,大量基金都已經瞄準了中東地區(qū)。而且,中東本地的投資大鱷,也希望通過股權投資基金來運作資本。9月8日,總部設在阿布扎比的阿聯酋最大投資銀行國家投資公司決定設立一支1.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基金,而卡塔爾國家投資公司在同一天也宣布即將推出一個2億美元規(guī)模的股權投資基金。

  基金看重的就是該地區(qū)的投資潛力。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為了重振經濟,包括沙特、卡特爾和阿聯酋在內的海灣地區(qū)政府紛紛采取了經濟刺激政策,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衛(wèi)生保健領域投入了數百億美元。“我認為中東的情形非常像中國,政府投資讓基金看到了許多機會。”來自歐洲的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但是這里的投資活動要比中國容易的多,因為對于貨幣兌換和投資審查都比中國容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