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身產業(yè)的無奈:傳KKR在中國投建奶類公司

2010-02-10 14:06:20      挖貝網

  1月28日,與一家歐洲大型銀行投資部高管聊天時得知:KKR正在中國投資建設一個奶類公司,而另一家與之齊名的跨國PE也在中國做著同樣的事情。

  私募股權基金投身產業(yè)?這似乎在歐美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鮮有發(fā)生的事情,卻在中國發(fā)生了。

  這位外資銀行投資高管說,道理很簡單,因為目前中國一些政策、市場等因素非常不利于外資PE的運作。KKR、凱雷近年在中國幾乎沒什么可圈可點的投資案例,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投資吸引力使全球資本涌向中國,加之人民幣覺醒,中國的銀行、保險、國企的資金如萬馬奔騰流向股權投資市場,勢必推高資產價格,壓彎投資收益率曲線,更導致這些大型外資PE經常搶不到好項目,所以,他們必須想新主意。

  但是,幾十年來,PE這些成熟運作路徑在歐美市場獲取了超額收益,其運作模式也迥異于產業(yè)投資,兩者幾乎是完全不同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就如同一支空軍,一支陸軍,指戰(zhàn)員和士兵也多是完全不同的兩隊人馬。

  現(xiàn)在,空軍要走下飛機,赴叢林陸地作戰(zhàn)了,他們原來的優(yōu)勢還能保持嗎?

  除了KKR們,那些美國的兀鷲投資者到了中國也必然要改變其已經習慣了的飛行方法。

  本期《融資中國》封面文章“美國博龍卷土重來”也是一串革命的預言。

  總部位于紐約的博龍資本(Cerberus)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1992年成立以來成功投資了70多家企業(yè),現(xiàn)管理著238億美元資產。但其2007年進入中國以來卻鮮有動作,乏善可陳,更傳出其2009年初關閉了其香港辦事處。

  這種狀況也許不足為怪。雖然業(yè)界視博龍資本為PE,其實從他的投資標的、運作模式等特點看,博龍資本是一家典型的兀鷲投資者。

  兀鷲投資是一種罕見的投資商,他們習慣的做法是一種套利活動,即買進經營困難的企業(yè)的債務,在重組時溢價賣出。他們可能通過種種手段使自己巧妙地進入其獵物公司的債權人委員會,或構建起債權的大額囤積,而這兩種手段都能獲得在企業(yè)事務方面的更大發(fā)言權。在某些案例中,他們對企業(yè)擁有可觀的控股權,會進行各種活動來確保重組以對其有利的方式進行。

  而1992年博龍資本成立時,美國正處于嚴重的經濟大蕭條之中,此后的幾年里,債務問題擊垮了許多企業(yè),破產司空見慣。此時恰是兀鷲投資的歷史舞臺,在那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中,兀鷲們的錢袋滿了,博龍資本也迅速壯大。

  看似有無盡商機的亞洲市場并未全讓這些兀鷲們在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和房地產信托里暴富的故事重演,典型如中國。因為這里沒有《美國破產法》中第十一章對債權人利益的足夠保護。通常情況下,困境企業(yè)往往庭外重組,有些政府更愿意保護自己的企業(yè)免走破產道路,而且貸方也不愿降低壞賬的票面價值。

  所以像博龍資本這類的兀鷲們很難將其在美國的成功投資模式直接復制,尤其是在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復蘇幾乎是最快的,兀鷲投資的基礎——腐肉縱橫的景象并沒出現(xiàn),于是,他們的模式革命不可避免。

  盡管模式革命有時萬般無奈,但革命本身就是積極的,值得期待的。再看那些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美國富豪在過去的兩年里——經濟黑暗時代大把賺錢,成為逆市贏家,他們一定不是照葫蘆畫瓢者,要知道,在獲取財富上如果說還有什么事確定無疑,那就是“今天的成功戰(zhàn)略明天可能就不管用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