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私募做市將至,可惜然并卵

2017/01/09 10:01      胡程平

去年12月13日,股轉系統(tǒng)終于公布了首批10家私募做市商的名單。市場一片歡騰,但是如果看看去年至今新三板的市場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這還遠遠不夠。

平均每家企業(yè)做市商僅從4家增至5家

根據(jù)統(tǒng)計,2015年做市企業(yè)是993家,81家券商參與做市的股票總數(shù)達4387支,也就是說,上年每家做市企業(yè)平均有4.42家做市商。

而截止去年12月31日,掛牌企業(yè)已達10163家,做市企業(yè)1654家,但新增的做市商僅有7家,這88家做市商參與做市的股票累計8340家,每家做市企業(yè)平均僅有5.04家,僅僅比2015年增加了不足一家。

都說新三板是美國版的納斯達克,但納斯達克2500家企業(yè)便坐擁五六百家做市商,平均每家上市企業(yè)的做市商在20家左右。對比之下,每家新三板企業(yè)只有寥寥幾家做市商,可謂是僧多粥少。

此前,有分析人士認為私募機構的自有資金比券商更加有限,規(guī)模最大的私募機構能投入的做市資金可能不及規(guī)模最小的券商。

所以,首次引進的10家私募做市,明顯還遠遠不能提振新三板做市現(xiàn)狀。

除了做市商“供不應求”之外,擺在三板做市面前還有另一道難題:新三板自去年下半年后,做市指數(shù)一直跌跌不休,做市商很受傷。

四分之一庫存股跌破拿貨價 方正證券一只股票虧了2000多萬

目前,三板做市指數(shù)也從去年最高點2673.17點跌至1115.43點。大盤如此,做市商怎能抗衡?

根據(jù)犀牛君統(tǒng)計,截止去年12月13日,做市商持有的庫存股總計達4098支,如果以12月13日的收盤價來計算,1243支跌破“拿貨價”,也就是說,四分之一的庫存股處于虧損狀態(tài)。其中,要數(shù)英大證券持有的明利股份差價率最大,此前,英大證券以每股20.86元(前復權)拿貨明利股份,但后者的價格已跌至2元,差價率高達90.41%。

所幸的是,其庫存股不高,僅有 5000股,虧了9萬多。

而就單支股票單個券商來說,虧損得最厲害的要數(shù)方正證券(601901)投在商中在線上了。方正證券以22.88元進去,現(xiàn)在商中在線的股價是11.35元,直接腰斬。186萬的庫存股虧損了2000多萬。

從整體上來看, 86家券商持有的庫存股中,大通證券和方正證券整體呈虧損狀態(tài),分別虧損300萬、696萬。而東方證券(600958)、廣發(fā)證券(000776)、中信證券(600030)、興業(yè)證券(601377)、申萬宏源(000166)、中泰證券、長江證券(000783)的盈利超億,東方證券更是憑借其3.48億元位居榜首。

這樣的業(yè)績相比于新三板最瘋狂的時候,無疑不值一提。2015年上半年之前,單日漲幅達到20%、30%的做市企業(yè)滿地都是,有的就更高了。點點客在短短六個月內漲幅就超過了11倍。231家做市企業(yè)的最高成交金額高達35.73億元,平均每家1547萬。

但現(xiàn)在,1650多家的做市企業(yè),成交額也不過三四億,平均每家二十萬左右。

綜合以上兩方面來看,首批私募做市離攪活三板做市這潭“死水”顯然還任重道遠,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