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jīng)驗:購房者、銀行、有關部門各退一步

2008-05-23 07:54:08      s1985
    備受關注的地震災區(qū)原有房貸如何處置的問題,目前尚無定論。盡管央行及各銀行都表達了從人道精神考慮并進行處理的想法,但在最終方案出來之前,或許可以參考臺灣地區(qū)“9.21”地震后的一些經(jīng)驗及做法。

    時任臺灣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zhí)行長的臺灣大學教授謝志誠,曾經(jīng)為尋求對受災戶更有利的方案而在有關部門及銀行之間周旋。“估計現(xiàn)在只有我一個人對這其中的過程最為了解,銀行及有關部門當初的經(jīng)辦人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更換多輪了吧。”

    據(jù)了解,地震發(fā)生后,臺灣民間最初也曾要求,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完全將這部分房貸“吸收”。但因為“有人有借款,有人沒有借款”,完全由有關部門“吸收”對于民眾而言并不公平。謝志誠甚至透露,最初有關部門并不愿意處理這批“舊貸款”。

    實際上,在“9.21”地震發(fā)生后,有關部門已于第一時間宣布,對災區(qū)居民原有房屋已辦理擔保借款的部分,提供“本金展延5年,利率按原貸款利率減4碼,利息展延6個月”的措施。但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民間機構及謝志誠等人的推動下,后來新增了更為切實的解決方案,即由有關部門給予每戶最高350萬元新臺幣的貸款額度,如果受災戶重建或重購住宅花費200萬元新臺幣,則剩余150萬元新臺幣的額度即可用于原貸款的償還,并適用優(yōu)惠利率。這意味著,350萬元新臺幣的新貸款,是以受災戶重建或重購的新房和土地,以及原有住房的土地作為新的抵押擔保品。

    此外,如果原貸款剩余的額度較低,受災戶可與銀行協(xié)商,以原土地及住房清償所余債務,有關部門將給予銀行一定的利息補貼。謝志誠稱之為,“受災戶、有關部門及銀行三方各退一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