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盒藥價差3倍多 物價局稱沒超限價合法

2009-06-24 15:20:07      梅建明

  同樣一盒藥價差3倍多

  這家賣4.6元那家賣16元,物價局稱沒超過最高限價即為合法

  梅建明

  這就是價差3倍多的藥。建明 攝  昨天上午,記者接市民張女士報料,稱自己長年頭疼,拿著醫(yī)生的處方,到藥店購疏通血管的藥品血塞通,令她沒想到的是,同廠家同品名同規(guī)格的血塞通,在南京多家藥店里,竟分別賣到4.6元、5.6元、5.8元等等,最高的甚至賣到了16元。

  患者一年“多花”上千元

  60多歲的患者張女士有頭疼病,醫(yī)院給她開了一些疏通血管的藥。為省錢,張女士拿著醫(yī)生的處方去家門口的藥店購買“血塞通”。服用一年之后,頭疼病得到了緩解。然而,原本以為省了不少錢的張女士,卻了解到一個讓她更為頭疼的事情。

  這一年多來,她一直都在建康路上的一家信海大藥房購買,價格一直是每盒16元錢。前不久,她親戚告訴她,同樣是血塞通,在另一家藥店只需4元多就能買到。開始,張女士以為這價格相差3倍多,懷疑是假藥,最近在親戚建議下,她親自去買了幾盒,拿回來跟以前的一比較,從藥品的批文、藥盒、包裝上看,都是一模一樣的。藥店的工作人員也稱,他們的藥完全是一樣的,不存在假藥的可能。

  張女士特意從3家不同藥房購買了“血塞通”,并展示給記者看。記者對比發(fā)現(xiàn),所有的“血塞通”片規(guī)格及廠家、批號完全一樣,產(chǎn)地為云南省玉溪市維和制藥有限公司,每盒裝有糖衣藥片20片,每片重50毫克,但價格均只有5元左右。

  張女士氣憤地跟記者算了一筆賬,這1年多來,她僅在建康路上的信海大藥房里每月要花160元買藥,一年要花掉1920元。但如果買同數(shù)量的藥,換在別的藥店,她一年只需花600多元,也就是多花了1300多元冤枉錢。

  隔條街同樣藥品價不同

  記者探訪了南京多家藥店,在太平門旁的金陵大藥房里,記者看到,這種20片*50毫克的維和血塞通片,售價為5.8元。建康路上的芝林大藥房,同樣的血塞通片,僅賣4元多。在同一條路上的百姓緣大藥店,這種藥每盒賣5.6元。而同樣在建康路上的信海藥房,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她去要求退費后,這種血塞通片在3個月前,價格已從16元一盒降到了目前的8元一盒,不過,她要求退費一事,被藥店拒絕。

  記者連線了生產(chǎn)廠家云南省玉溪市維和制藥有限公司,在對方提供的一名聯(lián)系人處,記者了解到,購買這種20片*50毫克規(guī)格的血塞通片,如果不要發(fā)票,批發(fā)價為每盒4.1元,如需發(fā)票,售價是每盒4.3元。同廠家生產(chǎn)的同品牌同規(guī)格藥品,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價格,還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異,其間是不是有什么貓膩呢?

  一家售價較便宜的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賣低價,主要是為了吸引顧客跑量,有的常用藥品價格賣低點,吸引顧客購買其它的藥品。一些藥店工作人員稱,同藥品不同價很正常,只要不超過政府限價就行了。

  不超最高限價即為合法

  記者陪同張女士來到了南京市物價局監(jiān)督舉報處,一名工作人員上了江蘇省醫(yī)藥價格信息網(wǎng),并指點記者看到了有血塞通片的價格目錄,上面由政府定價的同規(guī)格血塞通片上,制定的最高限價為16.1元。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政府最高限價,藥店沒超過核定價,因此不存在違規(guī)之處。該工作人員稱,藥品的管理權限在國家和省級兩級部門,它們給藥品定價,南京市按照執(zhí)行就行了。

  雖然的藥店每盒16元的售價沒有突破政府的核定價,但在張女士看來,這其中卻有著高達10多元的利潤,對于一種普通藥來說,存在如此高的利潤,那么物價部門制定這種價格是不是存在問題?

  隨后,記者從江蘇省物價局采訪得知,政府對藥品的定價,不可能按照最低的成本去定,也不可能按照最高的去定,而是取一個社會生產(chǎn)同類藥品的成本平均值,并加上合理利潤,以此來作為該規(guī)格藥品的最高限價,而像這個藥品的價格,又是由國家發(fā)改委擬定的價格。

  專家細釋定價規(guī)則

  昨天上午,江蘇省物價局藥品管理辦公室的一位邵姓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解釋了有關血塞通定價16.1元的緣由。

  據(jù)介紹,血塞通主要是用于止血活血,其主要成份提自一種名叫“三七”的藥材,但這種藥材又主要產(chǎn)自云南省。但這又因為材質(zhì)不同,價格不一樣,按照分類,這類藥材又以500克為單位,分為20頭、50頭、80頭及120頭,頭數(shù)越少,個頭越大,成長的年限也越長,質(zhì)量也就好,價格相對就高出許多。除此之外,還用剪口、溶根。因此,這不同的藥材做為藥品投料時,其成本也不一樣?!氨热缬?0頭的,比用剪口或者溶根的,成本相差太大了?!鄙坌諏<艺f,目前全國生產(chǎn)這類藥品的有幾十家,相關部門在綜合了這些因素后,核定一個全國生產(chǎn)企業(yè)的平均成本,以此定價。

  按照專家的說法,如果用次一點的投料諸如三七的剪口、溶根生產(chǎn)藥品的話,成本自然會大大下降,售價也自然低,效果自然也要差一點。而用好一點的投料生產(chǎn)的話,成本自然高,售價也就高。

  張女士告訴記者,有關部門籠統(tǒng)地定個最高限價,但對于那些用好的投料的廠家來說,生產(chǎn)同類藥品的成本加大,如果售價提高的話,自然影響銷量。而這種藥品,價格是最敏感的因素,至于效果,因非專業(yè)人士,自然也無從評判了,那么這樣一來,為了增加銷量,降低成本,豈不是鼓勵生產(chǎn)廠家用次料來生產(chǎn)藥品嗎?

  一些市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物價部門最高限價應更多考慮到患者的利益,應對藥品經(jīng)營企業(yè)的加工方式、運營成本進行詳細調(diào)研,對其用材、含量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制定出合理的最高限價,在保護患者利益的同時,又可以有效地防止藥品銷售企業(yè)賺取暴利。本報記者 梅建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