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從免費開始!

2009-09-11 16:07:10      克里斯·安德森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交叉補貼的大舞臺。免費,然后開始賺錢,這是如今最有意思的商業(yè)模式。免費的意義,是激發(fā)更高品質(zhì)的需求,從而建立異于傳統(tǒng)的盈利模式。你不利用免費,就要與免費競爭,這就是二十一世紀!

  在上世紀,“免費”是種強有力的推銷手段,而在21世紀,它已成為一種全新的經(jīng)濟模式。它不再是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伎倆,而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

  這是數(shù)字化時代的獨有特征,如果某樣東西成了軟件,那么它的成本和價格會不可避免地趨零化(想想,如果鋼鐵價格接近于零,那么吉列就可以免費贈送剃刀和刀片,并通過其他途徑如剃須膏來賺錢)。

  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巨量的新經(jīng)濟,其基本定價就是“零”。這是史無前例的。那些懂得“免費將會統(tǒng)攝明日市場并摧毀今日市場”的人,其實已經(jīng)走在前面了。

  如谷歌,已是美國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再如建立在Linux這個開源操作界面之上的“網(wǎng)絡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成為價值300億美元的巨大產(chǎn)業(yè)。

  這些案例背后,隱藏著免費的悖論:那些不收費的商家,反而能賺得盆滿缽滿!

  世界就是一個交叉補貼的大舞臺。交叉補貼意味著,你吃了一頓午餐,如果不是你直接付賬,那么就要由某個與這頓飯利益相關的人來付賬。

  “交叉補貼”可以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一是用“付費產(chǎn)品”來補貼“免費產(chǎn)品”。這種免費的商業(yè)模式,很久之前就存在。廉價品是招徠顧客的幌子,比如用價格不菲的爆米花,補貼不賺錢的電影;或是餐廳用昂貴的紅酒,補貼便宜的飯菜。

  二是用“付費人群”來補貼“不付費人群”。類似例子有,俱樂部男士買票而女士免票,孩子免費入場,還有富人多付稅、窮人少付稅(有時不付稅)的累進稅制等。

  這種定價理論,根據(jù)人們愿意付費的誠意和能力,把市場劃分為不同人群,希望用不掏錢的消費者,吸引或帶來掏錢的消費者。

  三是用“日后付費”來補貼“當前免費”。如贈送手機,但必須使用移動通訊商兩年以上的服務。它把追求某個時間節(jié)點的收入,延伸到更長的時間段。

  以上免費方式,在傳統(tǒng)經(jīng)濟中也常見到。然而今天的數(shù)字化浪潮,使許多產(chǎn)品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導致免費終將不可避免。

  未來該如何構建盈利模式呢?

  舉例來講,“免費加收費模式”就是網(wǎng)絡生存空間中最常見的商業(yè)模式。企業(yè)所提供的內(nèi)容,有免費的,也有價格昂貴的,分各種不同等級。

  有些網(wǎng)站和軟件,如果用戶付費的話,就可以享用比免費版功能更多的專業(yè)版。如圖片網(wǎng)站Flicker,既有免費的軟件,也有每年付費25美元的升級版。

  這樣,網(wǎng)站通常會遵循“5%定律”,即5%的付費用戶是網(wǎng)站的所有收入來源。這意味著,在20個用戶中,如果有一個付費用戶,那么其他19個都是免費得到服務的。

  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夠運轉,是因為給那19個人提供服務的成本相當?shù)?,可以看作是零?/p>

  負價格:逆轉的商業(yè)模式

  除了以上兩種價格—需要掏錢的“正價格”和不需要掏錢的“零價格”,有時還會碰到第三種價格—負價格。就是你使用商家的產(chǎn)品或服務,它還要倒貼錢給你。

  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怪誕行為學》一書中,提及馬克·吐溫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例子。湯姆·索亞不得不幫家里干給籬笆刷油漆的苦差使,而他卻把這份工作炫耀得特別有意思,惹得伙伴們羨慕得不行,不僅搶著干,而且還愿意付錢給他。

  CD寶貝公司(CD Baby)的創(chuàng)始人德雷克·西弗斯把這些例子稱為“逆轉的商業(yè)模式”。

  其原理是,通過最初的定調(diào),讓消費者對什么價格合適,有個思維定式。這對他們最后到底愿意付多少錢,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就是行為經(jīng)濟學家所說的“錨固效應”。

  丹·艾瑞里書中,有個關于“負定價”的經(jīng)典案例。

  有一次,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對學生說,他要朗讀詩歌,但是不知道朗誦的價格該怎么確定。

  他先發(fā)問卷問一半學生:是否愿意花10美元聽朗誦?又問另一半學生:如果給你10美元,是否愿意聽我朗誦?

  這如同一個陷阱,通過預先定調(diào),建立起兩組學生關于如何確定價格的思維定式。下面請看效果如何?

  然后他再問,如果他分別讀一首短詩、一首不算太長的詩或是一首長詩,他們各愿意出多少錢?

  結果,第一組學生表示分別愿意付1美元、2美元和3美元來聽朗誦;而第二組學生認為,要丹·艾瑞里分別付給他們1.3美元、2.7美元和4.8美元,才會聽朗誦。

  關于誰該向誰付錢,竟可以這樣輕易發(fā)生逆轉!這是通過改變“價格思維定式”所帶來的逆轉!

  麻省理工,所有課程都可免費上網(wǎng)學習

  知識可以數(shù)字化,其最終將免費不可避免。產(chǎn)生并傳授知識的大學,已嘗試利用免費,來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你不必考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能聆聽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講授他的熱門課程—《未來總統(tǒng)的物理課》,課程視頻盡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

  而且,在網(wǎng)上還可以搜索到其他100多位伯克利教授的演講和授課。這些精彩內(nèi)容已被網(wǎng)友瀏覽200多萬次。

  伯克利分校并非單獨一家,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也在YouTube上播放教授們的講座。

  麻省理工的“開放課程軟件計劃”已將該校所有課程內(nèi)容都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從講稿、課程作業(yè)到演示視頻。

  在上述名校就讀并選修這些課程,一年的學費是3.5萬美元,為何學校要將其免費贈送?至少有兩個理由:

  一是講座并非大學教育的全部。

  除無法通過觀看視頻獲得學位外,大學教育的親身體驗,遠非講座和閱讀所能涵蓋。

  而所交學費,能讓你擁有機會,直接向大師們提問、分享其真知灼見,并受教于穆勒這樣富有魅力的學者。

  此外還能與同學交流思想,相互幫助,建立友誼。

  這些學校,將這種免費的開放式課程,視為市場營銷手段,而非大學教育的替代物。

  二是創(chuàng)造期望獲得專家指導的需求。迄今為止,穆勒一次講座的瀏覽次數(shù),就達到20萬。而這是加州伯克利分校足球場觀眾容量的三倍。

  而且在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名人后,穆勒談下一份出版合同,將教材寫成一本通俗的書。

  2008年夏天,這本名為《未來總統(tǒng)的物理課》的書,成為媒體焦點,數(shù)月之后仍占據(jù)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人們一眼就能看明白免費給穆勒教授帶來多大好處。

  《創(chuàng)富志》2009年9月號

  要了解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直接訂閱《創(chuàng)富志》雜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