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破解5年未果的百億魔咒

2009-10-29 17:11:06      劉新華

  文/劉新華

  什么才是真正的問題?

  經(jīng)營企業(yè),營銷資源左支右絀不是問題,區(qū)域發(fā)展參差不齊不是問題,產(chǎn)品組合魚龍混雜不是問題,競爭對手強大威猛不是問題....。.如果你懂得凸透鏡原理,集中公司資源去撬動基地市場的話,上述問題都不是問題。

  但如果你在戰(zhàn)略上對基地市場不屑一顧,動輒要“紅旗插滿全中國”,戰(zhàn)術操作也像撒胡椒面,這才是企業(yè)發(fā)展的真正問題。

  來自中國臺灣的某大型知名食品公司P公司,就一度飽嘗忽視基地市場建設的苦果。上世紀90年代,P公司在大陸食品飲料界叱咤風云,跑馬圈地,何等風光??上У氖牵M管市場覆蓋大江南北,但幾乎每個省區(qū)市場都處于老二、老三的位置。待到這幾年競爭加劇,雖然市場自然增長幅度很大,但P公司卻沒有水漲船高,很多薄弱市場反而被對手一打就丟,一沖就散。

  公司高層夢寐以求的100億元銷售大關,成了魔咒數(shù)字,連續(xù)5年沖擊未果。

  “搞活一批” 須先 “搞死一批”

  幸運的是,P公司大陸區(qū)新掌門人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P公司自2008年開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六面紅旗”運動。

  “六面紅旗”,說白了就是要打造6個基地市場。

  如何選擇這6個基地呢?

  步驟 1

  采用CPM矩陣(競爭態(tài)勢矩陣),逐一計算大陸地區(qū)所有省/市/自治區(qū),主要競爭者與本公司相對競爭態(tài)勢的加權分數(shù),高于次要競爭對手但與主要競爭對手相差小于0.3分的市場入圍。

  步驟 2

  結合入圍市場的GDP和人口數(shù)量等因素綜合考量,最終選擇四川、湖北、江蘇、上海、廣東、河南6個基地市場。這個步驟不需要特別的工具,更不需要天才的智慧,只需要常識和一本統(tǒng)計年鑒就足矣。

  公司內部曾有人擔心其余27個市場會不會被搞死,質疑這種策略是偏安主義,是“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投降主義。

  該公司領導人不無風趣地說:要“搞活”一批,就得忍痛先“搞死”一批。正如瓜農(nóng)忍痛摘花一樣,即使一根西瓜藤上開了好幾朵花,瓜農(nóng)們也只會選擇保留一朵,因為瓜農(nóng)知道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一根藤、一朵花、一個瓜”的總收益遠遠大于“一根藤、幾朵花、幾個瓜”。

  責任細分再細分

  針對這6個基地市場,P公司將每個省(市)再細分成幾個小區(qū)域。以江蘇為例,原先是一個銷售公司,負責旗下所有食品飲料的銷售?,F(xiàn)在一分為五:蘇北、蘇南兩個食品銷售公司,以及蘇北、蘇中、蘇南三個飲料銷售公司。

  每個小區(qū)域都從全國范圍內公選年富力強、敢打善打的優(yōu)秀年輕干部擔任銷售公司總經(jīng)理。毫無疑問,這樣的切分也體現(xiàn)了集中精神,因為每個負責人的區(qū)域更小,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做精做透。

  至于其他27個銷售公司,P公司則采取相反的做法,關停并轉了甘肅、寧夏、內蒙、青海、海南、廣西和西藏公司等銷售規(guī)模不大的銷售公司。

  與此同時,借鑒足球聯(lián)賽的辦法,把這些銷售公司按照銷售規(guī)模,分為甲A(正部級)、甲B(副部級)和乙級(課級)三級。為激發(fā)內部良性競爭,打破“鐵交椅”,銷售公司總經(jīng)理的薪酬和職務補助與級別掛鉤,還實行升降級制度,每年評比一次,每級的前兩名升級,后兩名降級或者淘汰。

  促銷資源鏟除平均主義

  2007年年底,公司領導就呼吁各銷售公司要勒緊褲腰帶,因為2008年要打造六面紅旗,需要全民動員節(jié)衣縮食,有力支援前線戰(zhàn)事。2008年年初,公司領導人要求銷售公司松開腰帶,再勒一次。

  P公司為此實行嚴格的“預算制度”,總部高度集權。雖然BTL總預算比2007年并沒有增加(BTL即渠道和消費者促銷費用,BTL通常占銷售額的7%~10%,是銷售費用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內部分配上鏟除以前的平均主義,將80%資源集中在6個基地上。BTL資源如果平分到31個省,那只不過是一陣毛毛雨,但將80%的資源砸入6個市場,絕對是一場暴風雨。

  或曰:如此分配,那“非基地市場”豈不關門大吉?

  各位看官不要誤會,銷售公司的固定營運費用還是一分不少(辦公租金/人事費用等)。

  又曰:“非基地市場”大量減少BTL投入,銷售會不會一落千丈?

  各位看官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洞穿實質。首先,減少BTL,不表示不投入;其次,以前的投入如果是無效投入,減少又何妨?再次,如果是有效投入,又何需減少?

  為了有助于說明這個問題,且看P公司的具體操作方法:銷售公司預算如果確實不足,可以提出“貸款申請”,注明營銷活動的5W(即干什么、為何、何時、何地、誰去干),并且要求營銷活動的邊際收益一定要大于邊際費用,否則一律駁回。公司的營運管理部專門負責事后查核評估效益。

  舉例說明:

  某銷售公司申請在某大學開展促銷活動,邊際費用為700元(場地費200元,贈品300元,人員費用80元,試吃樣品120元)。假定現(xiàn)場銷售5000元,邊際利潤率為10%,那么邊際收益為500元(忽略廣告的邊際效益)。邊際費用700元大于邊際收益500元,因此,該活動不能執(zhí)行。

  同樣,要想邊際收益大于邊際費用,有兩個途徑:第一,銷售量超過7000元;第二,把邊際費用降低到500元以下(比如充分運用客情或策劃一個公益主題活動,讓校方免收200元場地費)。

  從管理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只要邊際收益大于邊際費用,這樣的花費就叫做“投資”,花費越多公司賺得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司的資源是無限的,你要多少有多少;而那些稀里糊涂、入不敷出的花費才叫“費用”,當然是能省就省,因為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

  以前,各銷售公司是哭哭啼啼搶資源,至于資源到手后“有沒有花”、“怎么花”、“有沒有效果”,完全是個黑箱。如今,則逼著銷售公司由爭奪資源轉變?yōu)殛P注資源的使用效果。

  結果是,2008年“非基地市場”BTL預算沒有超支,業(yè)績也沒有下降。

  在該公司的第一季度總結大會上,該司總經(jīng)理意味深長地說:我們無非是把先前那些見不得光的、大手大腳浪費的資源,找回來了一部分而已,這項工作還要更深入執(zhí)行,海綿擠出水不算本事,沙子榨出油那才叫能干!

  精心配備 “千里馬”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對于食品而言,一個產(chǎn)品是否被消費者接受,產(chǎn)品本身是最關鍵的成功因素。產(chǎn)品不好,營銷能力越強,產(chǎn)品死亡越快;但如果產(chǎn)品力很好,即便營銷能力不足,一定也有機會被消費者慢慢接受。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飲食風味迥異,但P公司過去習慣于“大一統(tǒng)”行銷模式,口味開發(fā)原則都是折中主義,希望能夠兼顧13億人的口味,很少考慮為某個基地市場量身定做,一直存在口味與市場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

  更要命的是,P公司旗下產(chǎn)品共計有400多單品,單品越多,分配到的資源就越少,每個都營養(yǎng)不良,缺乏拳頭產(chǎn)品。即便其間混雜幾匹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但食不飽、力不足,最終還是駢死于槽櫪之間,辱沒于自己人之手。

  P公司一方面果斷刪減300余個濫竽充數(shù)的單品,每個基地只保留100余個精銳產(chǎn)品。另一方面,組織市場研究人員,發(fā)掘6個基地市場的消費者的不同口味偏好,在此基礎上精心挑選出1~2個主打產(chǎn)品,并重新調整主打產(chǎn)品的配方。該公司還執(zhí)行量化口味測試,與當?shù)厥袌錾献顭徜N的品牌對比,制定嚴苛的上市標準:正面評價大于負面評價20%以上,并要求消費者的偏好度必須大于60%。

  前后歷經(jīng)3個月,終于為每個基地市場調配出符合上市標準的主打產(chǎn)品,比如上海選擇回甘甜潤的冰紅茶,河南選擇清冽香醇的茉莉花茶,湖北則選擇“猶如現(xiàn)泡”的綠茶。

  事后證明,基地市場的大幅成長,均來自主打產(chǎn)品的“馬力”強大,不但在一線城市攻城略地,拔得頭籌,還徑直輻射二、三級城市乃至農(nóng)村,為P公司突破百億,立下汗馬功勞。

  組建特工連

  為補強基地市場的地面武裝力量,P公司組建了兩支各有30人的特攻隊伍,像蒙古包一樣在6個基地市場流動作業(yè)。特攻隊主要職責是終端活性化。決戰(zhàn)終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戰(zhàn)終端,已經(jīng)普及為業(yè)界常識,不再贅述。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60個人并非新增人力,而是在公司領導的威逼利誘下,各個銷售公司友情支援1~2人集合而成(人員費用、差旅費用仍然算在原所在的銷售公司頭上)。

  P公司總經(jīng)理引用了一個聰明小媳婦持家的故事:有個大戶人家新娶一個小媳婦,負責全家飲食。小媳婦很會持家,每次下米時候,按照過去的定量標準盛好后,總是從里面再抓回一小盅。日積月累,半年光景就節(jié)約一大缸米。吃飯的人渾然不覺,大家少吃一口不覺餓,多一口不覺飽。

  同樣的道理,對于每個銷售公司而言,增加1~2人不多,抽調1~2人也不傷筋。但如果把這些單個的人,匯集起來就是一個機動連,在一兩個月就可以把兩三個中心城市的終端搞個底朝天,這豈不是于無形中又“創(chuàng)造”出一筆資源!

  媒體廣告:猛火把水燒開

  廣告投放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門檻值效應。如果媒體的量沒有達到一個基本量,就無法改變消費者的心智認知,那么,這些投入等于打了水漂。

  翻看過一兩本廣告書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理論與企業(yè)的實際運作往往是兩碼事。

  P公司媒體預算的方式與存在的問題,與多數(shù)企業(yè)類似:

  第一,各個區(qū)塊都是獨立的利潤中心,別指望各個區(qū)塊之間會自發(fā)搞什么“西氣東輸”或“南水北調”;

  第二,P公司的媒體預算作業(yè)操作系統(tǒng),是按照銷售金額的固定比例提列,銷售規(guī)模大的,預算就多,銷售規(guī)模小的,預算就少。這樣一來,有的地方小金庫金玉滿堂,而有的卻食不果腹。

  你還千萬不要幼稚地批評這種預算系統(tǒng)太原始,更不要冒昧詰問上級:有些市場雖然目前規(guī)模小,但未來銷售潛力一定很大,為何不多提撥廣告預算去增援?!同樣意思的這句話,如果是由下而上提出,往往會被上層建筑當成一句套取預算的誑語,被無情扔進垃圾簍;但如果這句話是由上而下,尤其是出自領導人之口,那就別有洞天了。

  幸運的是,P公司上層說到做到:向各個區(qū)域征收3%的“總經(jīng)理策略基金”(相當于國稅),把這些資源全部砸向基地市場(從CPM矩陣分析看,這是P公司的短板)。不但要求滿足“讓當?shù)?0%的目標消費者看到廣告3次以上”的基本門檻,還要求聲音占有率必須是主要競爭對手的1倍。

  基地與全局:舍與得的考驗

  P公司的基地建設運動,核心思想就是用計劃經(jīng)濟的手段,集中全公司之大部分資源,形成產(chǎn)品、人員、終端、促銷和廣告等要素的局部優(yōu)勢,從而突破。這是天下兵家之大同思想,想不成功都困難。

  從2009年年初的獨立研究報告看,河南、上海、湖北、江蘇四個地區(qū)如愿插上紅旗,四川和廣東雖然沒有插上紅旗,但有30%的同比成長,縮短了與老大的距離。公司2008年總盤點,非基地市場平均保持10%的增幅,與自然增長率持平,沒有掉隊;基地市場則一飛沖天,平均成長50%,輕松把P公司送入百億元俱樂部。

  當然,P公司突破百億元魔咒數(shù)字,是內外環(huán)境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非基地市場獨功。其中,有天時幫忙(金融危機對食品飲料沒有任何影響),有地利之便(P公司在這6個市場有不錯之根基),還有人和加分(P公司大膽啟用本土干部,激發(fā)內部員工的上進心)。但無論怎樣,重點打造6個基地市場,是P公司經(jīng)營中心,其余所有工作和資源配置,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基地市場成就了P公司的百億夢想,一點也不夸張。

  至于P公司這幾面紅旗能否永久飄揚,這將取決于競爭中各方的動態(tài)博弈。不管怎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便再強大的領導品牌,也不可能獨占全部市場。相對弱勢的一方,只要“集中、集中、再集中”,總能夠守住幾個基地。

  可口可樂夠厲害了吧?即便百事可樂這些年自擺烏龍,但可口可樂依然無法剿滅百事可樂的“重慶基地”!

  康師傅方便面獨步天下久矣,但在河南望白象興嘆,在河北唯華龍馬首是瞻。

  P公司下一步是固守既有紅旗區(qū)域,還是乘勝追擊,擴大基地建設?這一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基地市場成就了多年未遂的百億元夙愿,公司領導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享了兩點心得,茲抄錄于下,以饗讀者:

  第一,在一個13億人口的大市場面前,除非你的資源無限,可以恣意拓展橫向邊界和縱向邊界,否則,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聚焦,放棄大部分無法突破的區(qū)域,集中優(yōu)勢兵力,在少數(shù)市場取得局部競爭優(yōu)勢,從而建立根據(jù)地。

  第二,如果誰說他同時能夠做好大陸所有省級市場,那么這個人要么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學生,要么就是一個“上嘴皮頂天,下嘴皮立地”的江湖吹鼓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