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物易物

2009-10-15 18:13:25      陳永謙

  關鍵詞:新財富;交換網站

  現代的物物交換以需求決定價值為原則,重在實現物盡其用。金融危機下壓縮生活成本的要求使得原本非盈利的交換平臺迅速商業(yè)化,物物交換網站成為互聯網行業(yè)中新的增長點。

  前幾年以曲別針換別墅的故事讓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個人網上物品交換的概念。與原始的滿足生活需要的物物交換不同,現代的以物易物并不追求等值交換,而是提倡需求決定價值,重在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利用網絡技術將閑置物品的使用價值進行有效整合。以環(huán)保為主要賣點的物物交換網站曾盛行一時,但隨后并未有過人的表現,陷入了市場低潮。然而金融海嘯以來,大批中產階級腰包縮水,既不需要支出真金白錢又能夠實現物盡其用的交換網站開始重受垂青,而其性質也從最初的非贏利向商業(yè)化發(fā)展,成為互聯網行業(yè)中受益于金融危機的一個細分增長點。

  金融危機加大以物易物需求

  作為非盈利交換平臺典型代表的Freecycle成立于2003年,單純地以促進舊物資的循環(huán)利用為目的,主要從事的是個人之間的以物易物。會員首先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當作禮物發(fā)布到本地群組的郵件列表,一旦有其他會員對此物品感興趣,則可以直接回復信息給發(fā)布者免費索取。出于環(huán)保的目的和節(jié)省成本,在Freecycle進行的物物交換僅限于以城市為單位的社區(qū)內。因此,Freecycle更像是一個免費大賣場,會員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都堆放在一起,然后按區(qū)域各取所需。

  這一創(chuàng)意在上線的前兩年為Freecycle吸引了180萬會員,遍布全球的社區(qū)數量達到3200個。而Freecycle的成功推廣也讓物物交換的概念重新流行起來,這一現象經由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而愈發(fā)明顯。2007年,Freecycle每星期的新增會員數量為2.5萬人,進入2009年這一數字突破了4.5萬人。以此粗略計算,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Freecycle每天新增的會員人數比危機爆發(fā)前增加了50%,而到了2009年,增速進一步提升至80%。目前,Freecycle已經在全球建立了4801個社區(qū),共吸引657萬名會員。社區(qū)內,會員羅列的閑置物品包羅萬象,涵蓋了代金券、校服、自行車、洗碗機和電視各個門類,每天轉手的物品多達2萬件。

  商業(yè)化交換網站興起

  近兩年,美國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實現交換的物品總金額年均高達190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需求促使商業(yè)化的個人交換網站紛紛崛起,他們在運作上基本與Freecycle類似,不僅有簡單的以物易物,還可以直接把交換的物品當二手商品出售。同時,除了摘掉了“非盈利”的帽子之外,商業(yè)化的交換網站也出現了明顯的細分和差異化特征,如以時尚服裝類物品交換為主的Swapstyle和交換二手汽車的carswappers等。

  2007年7月在美國上線的Swaptree則以圖書、CD、DVD以及視頻游戲為主要交換物品,會員在網上不僅列出自己擁有的物品,也同時標明希望交換得到的物品,然后由Swaptree的系統進行統一的匹配協調。不同于一般的交換網站,在Swaptree上任何物品都是不分類別的一對一等量交換,物品本身的價格在交換中不發(fā)揮作用。為了避免交換過程過于復雜,Swaptree規(guī)定了交換最多只能在四個會員之間進行,并且所有在它的平臺發(fā)布交換需求的CD、DVD和視頻游戲都必須填寫UPC代碼,而圖書則必須提供ISBN代碼,會員通過這些代碼可以輕松地查詢到擬交換物品的官方介紹,從而避免因個人對物品描述錯誤而造成誤解。在達成交易協議后,會員只需通過網絡支付2-3美元的郵費就可實現物品的真正易主。當然,如果選擇同城交換的話,連郵費的支出也可節(jié)省下來。

  以2到3美元的開銷再加上對個人失去使用價值的物品就可以交換到市場價格為數十美元的圖書和音像制品,上線第一年,Swaptree就大受急需勒緊褲腰袋的美國中產階級歡迎,當年促成10萬筆交易,并且每隔3-4個月,網站上陳列的可供交換的物品數量就會增加一倍,目前有待交換的物品總量已經高達200萬件,而會員人數更是在2008年一年之中激增10倍以上。Swaptree的逆市成長為其在2008年9月贏得了第三輪330萬美元的融資,而三輪融資的總金額則高達560萬美元。不過,迄今為止,Swaptree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局限于互聯網模式的“萬靈丹”—廣告。

  收入單一與信用問題的困擾

  事實上,早年的交換網站曾火熱一時,但導致曇花一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穩(wěn)定的盈利模式。交換網站的再度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環(huán)境的惡化,然而,如果僅僅依靠單一的廣告收入,能夠實現盈利的交換網站依然寥寥無幾,即便是現在的Swaptree也仍處于燒錢的階段。Freecycle能從2003年一直堅持到今天,依托的是它的慈善機構性質,日常運營都是依賴志愿者的免費服務和從會員手中獲得的捐助。在個人交換網站的現行模式之下,會員數量是其生存的基礎,只有網站的高流量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廣告投放。一旦經濟回暖,以物換物的方式是否還能一如繼往地受到如此多的追捧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同樣是提供免費交換服務的平臺,國內最大的閑置物品處理網站舍得網目前提供包括預訂服務和網站內抵押貸款等7項增值服務來增加收入,嘗試擺脫單一依靠廣告收入的模式。成立不到兩年時間,舍得網就聚集了200萬注冊會員,成功交易量超過100萬筆,并先后獲得空中網400萬元投資和美國海納亞洲創(chuàng)投基金(SIG)400萬美元的注資。依托其所打造的增值服務,舍得網有望在獲得SIG的注資一年時間內實現收支平衡。

  除此以外,交換網站能否長久發(fā)展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是否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易保障制度。目前,大多數交換網站都是網上聯系,然后進行線下交易活動,交易的過程完全脫離作為第三方的交換網站的監(jiān)督,不僅雙方信用缺乏有效監(jiān)管,且交易的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障,使欺詐行為時有發(fā)生。即便交換網站引入類似淘寶和eBay的評價系統,但二手商品的特性也讓如何正確評估物品的真實價值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