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私有化陽謀:江南春被低估的煩惱 PE之機

2012/10/10 13:03     

  據(jù)《二十一世紀商業(yè)評論》報道,在美國上市剛滿7年的日子,分眾傳媒(Nasdaq: FMCN,下稱“分眾”)就遭遇了“七年之癢”。

  7年前的2005年7月,分眾以“中國純廣告?zhèn)髅降谝还?#8221;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在經(jīng)歷了2005-2007年的瘋狂增長、備受追捧,2008-2009年的撥亂反正、股價跳水,2010-2012年的增長趨穩(wěn)、股價疲軟以及渾水做空之后,分眾大股東、董事長兼CEO江南春,最終決意與美國投資者來個“一刀兩斷”。

  2012年8月13日,分眾傳媒發(fā)布公告稱,其已收到由凱雷集團、方源資本、中信資本、鼎暉投資、光大控股以及由江南春控股的JJ Media Investment等組成的財團所發(fā)來的“私有化要約”,該財團擬以27美元/ADS(折合每股普通股現(xiàn)金對價5.40美元)的價格,收購分眾傳媒的全部流通股。為實施交易,財團將成立一個收購載體,并采用“債務+股權”的方式進行融資。

  本刊記者獲悉,分眾董事會已成立一個獨立董事委員會,對交易進行斟酌。但到目前為止,獨委會尚未對私有化要約做出任何決定。美銀美林預計,分眾的私有化過程所需時間不會少于6個月,之后,分眾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2011年11月,在遭到渾水做空之后的投資者溝通會上,SIG分析師趙春明曾向江南春提出“公司是否考慮加速股票回購,或?qū)嵤┧接谢?#8221;的問題,當時,江南春表示:“在私有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完全沒有考慮過。”但幾個月后,他已然是這個“分眾私有化”財團的領軍者。

  事實上,作出“私有化”選擇的,不僅僅是江南春。在此之前,2012年6月,江南春的長江商學院校友馬云,已經(jīng)以13.5港元/股(與當年的發(fā)行價持平)的價格完成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B2B業(yè)務,香港上市公司)的退市,而江南春的浙江同鄉(xiāng)陳天橋執(zhí)掌的盛大網(wǎng)絡,也正走在退市的道路上。

  據(jù)美國羅仕證券統(tǒng)計,2010年至2012年6月,已有33家中概股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計劃。而據(jù)Dealogic的統(tǒng)計,2012年以來,已經(jīng)宣布的PE私有化中概股的交易金額,已高達67.9億美元。易凱資本CEO王冉指出,“分眾的私有化,會對中概股的股東們形成心理暗示。未來12個月,還會有更多中概股尋求退市”。

  曾幾何時,“退市”,對于很多上市公司來說,更多的是“被迫”而為,而今天,像分眾這樣選擇“主動退市”的企業(yè),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它們的動機,亦不難以理解。因為,在全球資本市場持續(xù)低迷之際,上市公司股價的持續(xù)下跌,已經(jīng)無法體現(xiàn)公司的真實價值;因為股價的下跌,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已經(jīng)大幅退化;因為,公司的大股東正在計劃進行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變革,而這些舉動并不為資本市場所理解和支持;也因為,大股東并不想與其他股東分享“變革”的成果。

  當然,“私有化退市”,并不意味分眾們將就此告別資本市場。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新的輪回的開始。

  江南春的煩惱

分眾私有化陽謀

  過去3年,讓江南春無法接受的,是分眾持續(xù)走低的股價。

  去年底,江南春曾直斥美國市場“令人無法理解,越優(yōu)質(zhì)的公司跌得越多”。對于分眾股價的不滿情緒,于江南春而言,或許積蓄已久。

  早在2009年,重新回到CEO位置的江南春,為了重整旗鼓,推出了“再造分眾”的系列動作:一方面,他將分眾業(yè)務重新聚焦到樓宇、框架和賣場三大部分,并繼續(xù)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另一方面,在運營和效率上,朝著“精準化、銷售導向化”再推進。2009年底,江南春接受媒體采訪時信心滿滿地表示,在自己新的5年任期內(nèi),從財務角度講,“花一兩年時間回到(分眾)歷史上的高峰,然后再花三到四年的時間突破它的高峰,這不是一個問題”。

  至少,從財報上看,江南春不但說到,并且做到了。2010年,江南春回歸的第二年,分眾實現(xiàn)強勁增長,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達到5.163億美元和1.843億美元,不但一舉扭轉(zhuǎn)了2009年虧損2.09億美元的局面,甚至還超越2007年歷史盈利高峰時創(chuàng)造的1.444億美元凈利潤的紀錄。2011年,分眾業(yè)績再創(chuàng)新高,實現(xiàn)營收7.926億美元,凈利潤再創(chuàng)紀錄,達到2.009億美元。

  但美國投資者似乎并不買賬,分眾的股價再也沒有回到過2007年創(chuàng)下的65美元/ADS的峰值,最高只在2011年5月觸及過36.54美元/ADS的價格,此后又出現(xiàn)震蕩下跌。

  而渾水的獵殺,無疑再次消磨了江南春對美國資本市場的耐心。2011年11月21日和29日,渾水連發(fā)兩篇報告,質(zhì)疑分眾的液晶屏規(guī)模及以往多起大規(guī)模收購中存在內(nèi)部交易,并將分眾的股票評級為“強烈推薦賣出”。渾水的第一篇做空報告發(fā)布后,分眾股價大跌39.49%,報收15.43美元,創(chuàng)52周新低,市值一夜蒸發(fā)掉15億美元。

  面對渾水的挑釁,江南春親自率團隊應戰(zhàn)。雖然分眾的股價最終得以反彈,但一位接近分眾的人士稱,這場“抗空戰(zhàn)”令江南春感到“心煩”。

  而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地位,對于今天的分眾而言,似乎已經(jīng)不再那么有價值了。自2007年叫停“并購戰(zhàn)車”以來,分眾幾乎沒有再在美國市場融資。“它的融資功能已經(jīng)沒有了。”分眾副總裁嵇海榮稱,但分眾每年卻要為“上市公司”的身份支出不少費用。渾水的這場“空襲”就令分眾遭遇財務損失,“僅聘請第三方機構數(shù)屏,就花了幾百萬元”。在2012年一季度與分析師的電話會上,分眾CFO劉杰良透露,分眾聘請第三方審計屏幕數(shù)量的開支及專業(yè)服務方面的總開支達到230萬美元。

  早在江南春反擊渾水做空之際,就已有業(yè)內(nèi)人士建議分眾私有化。經(jīng)緯創(chuàng)投合伙人張穎當時評論稱,未來,“越來越多的中概股也許會選擇私有化退市。這是趨勢,這是必然”。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壽雙也直接建議說,“不跟他們玩了”。

  2012年8月,分眾的“私有化計劃”最終出爐。由江南春牽頭的財團,提出了27美元/ADS的“私有化”報價,相比當時股價有15%的溢價。考慮到江南春目前只持有分眾17.9%的股權,若要私有化成功,財團總共需要籌集近35億美元的資金。

  但這樣的報價,仍被很多市場人士指為“偏低”。此前,阿里巴巴和盛大網(wǎng)絡的“私有化”報價,分別溢價46%和23.5%。在分眾宣布“私有化”計劃之后,已有律師在美國集結分眾投資者,準備就此對分眾發(fā)起訴訟。

  “在美國市場,打官司很常見。官司來了我們就得應訴,但很多時候,我們贏了官司也沒意義,還耗費了時間、精力和資金。”嵇海榮說。顯然,江南春的煩惱,仍將繼續(x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