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實體店“血拼”電商:人流下降與暗升價格

2012/12/03 10:19     

  在電商們于“光棍節(jié)”賺到盆滿缽滿之后,百貨實體店再也坐不住了。

  百盛、太平洋、二百永新、正大廣場、港匯、匯金百貨等都在日前啟動了冬季大促銷,甚至有業(yè)者采取犧牲毛利的“新品打折法”攬客。最令人咋舌的要數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巴黎春天使出滿規(guī)定消費額就送iPhone 5的“狠招”。

  然而看似熱火朝天的背后,卻是百貨業(yè)者的難言之痛。不少業(yè)者反映,由于電商沖擊、消費走低等原因,導致目前百貨行業(yè)的整體客流量、利潤率都在下滑,過分打折后要在定價、成本、扣點、利潤、客流等要素之間抓準平衡實在很難。

  降利潤,賺吆喝

  太平洋百貨周年慶“滿198減100”、新世界城“100元換300點”、置地廣場周年慶“滿99減60”的折扣力度都已不算什么,上周末剛上演的巴黎春天“單柜購買服飾滿11880元送iPhone 5”、“珠寶鑲嵌、家居床品滿14880元送iPhone 5”使前天凌晨巴黎春天內人流“井噴”。

  “大力度促銷會在短期內獲得效應,但這種‘井噴’不可能持久。百貨使‘狠招’是無奈的,因為面對電商沖擊必須發(fā)聲,于是送iPhone 5或將新品打折都成為今年的新招,但這些招數背后是業(yè)者需犧牲利潤。”一家品牌服飾銷售人員劉小姐給記者展示了一張簡易表格,新品處于最頂端,然后依次是上季新品、普通品……庫存品,越往下貨品打折度越大,毛利率也越低,處于最頂端的高毛利新品通常是不打折的,以往有些品牌商甚至在促銷前一夜將庫存舊貨換上貨架。

  “但今年在電商沖擊下,為攬客,我們做了史無前例的‘新品打折法’,新品價格相對高,即便打折也可保證一定客單價,實體店既然不能在價格上與電商競爭,那就要在商品上突出優(yōu)勢。其實新品打折,等于是自己損失毛利,但今年為與電商一搏,我們拼了。”劉小姐說。

  為拉動消費,百貨業(yè)者也在退讓。“對品牌商來說,新品打折肯定不劃算,那我們百貨經營者就要給品牌商‘讓扣’,即百貨店減少扣點來支持新品打折。”太平洋百貨販促部相關負責人朱黎敏透露。

  記者采訪獲悉,百貨店向品牌專柜收取一定比例扣點,即“折扣-商場扣點=回款率”,若扣點25%,則全價時回款率為1-25%=75%,9.5折時回款率為95%-25%=70%,若參與8折活動,商場愿意“讓扣”7%,則實際扣點為25%-7%=18%,此時回款率為80%-18%=62%。品牌商會據該公式計算是否接受商場折扣活動,由于新品打折會犧牲更多毛利,因此百貨商為此要給予更多“讓扣”。

  近期一次周末促銷中,太平洋百貨上海徐匯店一天營業(yè)額約1300萬元,已算佳績,其目標是上海地區(qū)3家店在今年周年慶打折季總體營業(yè)額達2.32億元。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似乎并不輕松。

  據業(yè)內不完全統計,送手機、立減等“讓利賺吆喝”促銷法讓百貨業(yè)者整體利潤下滑,以往多數業(yè)者的毛利率達20%~25%以上,而如今能達20%的業(yè)者已屬不錯,不少業(yè)者毛利率已下滑到15%~20%。

  下降的人流與暗升的價格

  在剛過去的周末,朱黎敏在淮海路巡店,“淮海路商圈給我的感覺就是比往年冷清,人流量明顯減少。”

  很多業(yè)者有同感,一時狠招引發(fā)的“井噴”難抵長期走低之勢。這個冬季,據部分商場的攝像頭、人工估測等不完全統計,有著港匯廣場、太平洋百貨、百盛、東方商廈等知名零售商的上海徐家匯商圈、淮海路商圈等的整體客流量同比下滑了10%~30%不等。

  “超過10%的客流量下滑率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并非所有客人都消費,再乘以發(fā)生消費的比例,營業(yè)額的下滑就更厲害了。以往客人發(fā)生消費比例約60%~70%,但現在該比例基本低于50%,有時僅30%客人發(fā)生消費。”劉小姐透露,很多客人是“抄碼族”,以往還僅試2~3件衣服,現在變成試7~8套,因為智能手機有軟件可將商品條碼拍照后在網上找到同款,結果實體店有時一單生意也做不成。

  “當然,從各大商圈得出的人流減少數據可見,客流量整體下滑也不單是受電商沖擊,也有消費整體走低的原因。”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表示。

  客流量下滑后,為保營業(yè)額,實體店經營者唯有提升客單價來平衡,這就需引入高端品牌來提價。上海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淮海店店長顏成達坦言,該店已將原本位于一樓的女鞋區(qū)全部轉移到地下一層,空出區(qū)域改成珠寶、鐘表及施華洛世奇專柜。港匯廣場也都陸續(xù)置入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GUCCI等。

  提高定位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升客單價,但卻可能進一步流失客源。消費者鐘小姐表示,以往在上海久光百貨內1000多元還能買幾件商品,但如今有些商品對折后都要2000多元,這導致其將原本1個月光顧一次的頻率下降到2個月一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