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融資的幾種型式:機緣巧合 趣味相投朋友型

2014/04/14 10:25      桃花

缺錢,是創(chuàng)業(yè)路上最常見的痛點之一。特別是,當你除了想法,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投資人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他能幫你把心中的想法孵化出來,并且推上市場接受檢驗。

那么在什么階段找投資人適合呢?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怎么找到投資人的呢?鹽科技為大家找了三個例子。

(一)咕咚網:機緣巧合運氣型

2014年3月10日,咕咚網B輪6000萬人民幣融資正式完成。這是咕咚網從2009年成立以來的第二次融資,第一次則是在2011年,當時的咕咚網只有五個人。

咕咚網創(chuàng)始人申波對鹽科技談到A輪融資,微笑的說道:“我們拿到盛大的A輪融資是在2011年,原因非常的巧合。當時我們參加成都高新區(qū)天府軟件園創(chuàng)業(yè)者的項目評審會,恰好當時盛大的投資經理在擔任評審嘉賓,他對我們項目非常感興趣。”

評審結束后,盛大的投資經理單獨找到申波交流。“他覺得我們項目不錯,就報給了陳天橋。陳天橋看了我們項目后,就讓我去上海找他談。”就這樣,盛大成了咕咚網的A輪投資人。

談到為什么盛大是咕咚網的A輪以及盛大投資他們的原因,申波這么說道:“盛大是我們接觸的第一個投資人,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有要找投資的概念,那個時候我們連天使投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說找投資了。第一個遇到盛大,并且盛大也愿意投我們。”

申波認為陳天橋當時決定投他們有兩個原因:“1、我和陳天橋談的時候,我們的產品已經上線開始賣了,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想法。2、那個時候我們團隊都是全職的人,他可能覺得我們團隊靠譜。畢竟早期投資,不是團隊靠譜就是產品靠譜”。

在鹽科技第八期創(chuàng)業(yè)分享室活動上,申波作為分享嘉賓,在談到創(chuàng)業(yè)者初期拿天使投資時,這么說道:“對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拿投資人的錢做項目比拿自己的錢更好。因為拿投資人的錢創(chuàng)業(yè),在面對一個不能在短期內有效益卻對長期有用的關鍵點時,能夠快速做決定。但拿自己的錢時,到了這個關鍵點需要花錢時就會猶豫。這個猶豫可能就讓會創(chuàng)業(yè)者錯過這個長期有好處的關鍵點。”

(二)運動酷:興趣相投朋友型

在美國的創(chuàng)業(yè)界通常稱第一筆資金的來源為:“3F”。(即,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傻瓜Fools)我們拋開傻瓜不談,一個有一定社會經歷的創(chuàng)業(yè)者很少選擇家人這個選項,而更多的則是選擇了找朋友。

成都愛動網絡有限公司,在做他們的第一款產品,運動酷找投資人的時候。他們在3F中選擇了friends。其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蔣琳娜對鹽科技說道:“我之前一直在大公司工作,先后在法國和澳洲呆過兩年,有很多的同事。所以當我決定出來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找到了我之前的一位同事,把我們的產品DEMO給他看。”

后來琳娜的這個同事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了他們一百多萬人民幣。琳娜給鹽科技分享投資人為什么投他們:“1、他既是投資人又是我十幾年的同事,大家都知根知底。2、他看好我們團隊。”

琳娜表示,即使投資人對他們表示:“盡情的拿去玩吧,玩成什么要就什么樣。”但她還是希望投資對他們的投資能夠成倍賺回來。

(三)抹茶美妝:三次融資坎坷路

黃毅的抹茶美妝既沒有和投資人偶遇,也沒有找朋友型投資人,而是走創(chuàng)業(yè)者最常見的融資方式:不停的見投資人!

抹茶美妝創(chuàng)始人黃毅告訴鹽科技:“我們的種子融資談了三個投資人,前兩個投資人都愿意投資我們50萬,我們都談到投資一些細節(jié)了,但最后都沒有成。”

前兩個投資人沒有最終投資黃毅他們的原因并不相同:“第一個投資人是朋友介紹的一個企業(yè)老總,在我們詳細談過項目之后,他覺得我們項目和團隊都不錯,就決定投五十萬,但最后沒有成功,則是因為他告訴我,他因為一些事要出去避一段時間,后來就聯(lián)系不上了。”

第一個投資人消失之后,黃毅在網上找到了第二個投資人:“我在一個本地的論壇上發(fā)我們的項目,有個人可能有些錢,他就想投資我們50萬。這次我們也是談到投資的最后部分了,但最后因為兩個原因也沒有談攏。”黃毅說的這兩個原因,一是投資人要求財務章要放到投資人那里。二是,投資人表示團隊薪資最高不能超過五千元。

“我和我的合伙人都是從北京回來的,我們在北京的工資都是一萬五以上,加上我的合伙人馬上要結婚還愿意出來和我干,他的家庭壓力非常大。雖然我們回到成都了,我們也肯定會降薪,但可能會保持在六七千左右。但當時那個投資人不能理解,而且對我們來說他作為投資人,顯的太強勢了。”黃毅表示,因為這兩個原因,最后他們沒有和第二個投資人達成投資意向。

雖然前兩次投資以失敗告終,但黃毅的第三次投資則很順利:“第三次投資是高新區(qū)政府給我們推薦了合力投資,但他們偏A輪,看了我們項目覺得不錯,但太早期了,就把我們推薦給了上海的一個投資人。我就去上海見這個投資人了。”

上海的投資人覺得黃毅的項目不錯,但因為當時要出國并沒有確定下來:“他自己沒定下,但他的合作伙伴覺得我們至少是用心在做這個事,他直接就說‘我投你五到十萬,持股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之間。’后來我們協(xié)商他投了我們十萬,占百分之二。第三天錢就到賬了。”

拿到了十萬元,黃毅的融資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他投了我們之后,他就很密集的給了介紹了不下二十個關注這個領域的投資人,他又把我推薦給天使匯,最后我們確定在天使匯里找了五個股東,一共出資一百萬投資我們。”

三次融資經歷,讓黃毅對私人投資者和專業(yè)投資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我們這種早期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和項目,是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私人投資者和專業(yè)投資者的區(qū)別在于,私人投資者,最初會覺得這個項目好,但是細想起來會有很多困難。他們會放大困難,對于團隊能力也缺乏評判力。他們很難和團隊一起去挺過一個困難時期,也很難去理解和支持團隊。但專業(yè)的投資者,他們會注重創(chuàng)業(yè)的感覺,對產品和財務有很好的規(guī)劃,并且不會介入太深,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會產生矛盾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