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課網創(chuàng)始人聊在線教育:online與offline的結合點

2014/06/19 10:51      郭文俊

智課網(smartstudy)權威名師團隊

智課網(smartstudy)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EO兼CIO 韋曉亮

文|郭文俊

上個月底,原屬于新東方的20多位知名培訓教師在微博上宣布集體出走,落戶的新東家則是今年2月份剛上線的智課網。同“巨頭”級別的新東方相比,智課網所屬的創(chuàng)新伙伴是家去年剛成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主要是用線上的方式切入英語培訓行業(yè)的出國留學業(yè)務,而這也可以說是側重點在線下的新東方最賺錢的一塊業(yè)務。

同去年相比,在線教育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是傳統(tǒng)的線下機構正在尋找“破局”之道,來自互聯(lián)網的大咖們也在或明或暗地占自己想要的坑,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在線教育已經變成了很難出頭的紅海。

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常見的“單點切入”的打法不同,智課網所在的創(chuàng)新伙伴更愿意將自己的產品描述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在他們的 CEO 韋曉亮看來,這也正是自己參與在線教育優(yōu)勢:線下培訓機構日益粗糙的教學服務和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空間給自己留下了創(chuàng)新的機會,而通過相應的布局,比如產品上現(xiàn)在已有的極智批改網和智課網、終端上PC和移動的結合、未來在 O2O 的機會、甚至是教育在可穿戴設備上的可能性……關于教育的現(xiàn)在和未來式,韋曉亮的設想有很多。

在創(chuàng)業(yè)之前,韋曉亮在新東方待過9年,最后甚至到高管級別。這也成為了這次采訪的契機:在一個線下培訓機構從業(yè)多年的人眼里,在線教育會是什么樣?而新形式的教育又如何處理和老師、學生的關系?以及在未來,線上線下的教育會如何融合?

產品:教育的個性化與標準化

韋曉亮所說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指的是“學+習+反饋”的學習過程,落地到產品上,就形成了創(chuàng)新伙伴旗下智課網和極智批改網的搭配:智課網上的在線課程用來學;極智批改網(以下簡稱批改網)讓學生提交練習結果;反饋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批改網上分布在各國的外教用作文和口語批改的形式給學生練習反饋,一個則指的是智課網上的智能學習計劃,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練習效果的跟蹤,來相應地給出課程計劃的調整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批改網滿足的是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傳統(tǒng)的培訓機構里,如果不是高價的一對一服務,學生很難享受到完整的口語和作文批改服務,因為需要占用相當多的教師資源;但對需要準備考試的學生來說,這又的確是塊剛需。

批改網的做法是將批改的需求眾包給平臺簽約的老師,再開發(fā)出一套標準化的修改流程和線上工具來提高老師的效率,這樣一來,批改對老師來說就成為一件碎片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對學生端則采取每個單詞0.3元的標準收費。上線十個月來,據韋曉亮對創(chuàng)業(yè)邦記者透露,批改網目前每天的批改量在400單左右,而整體平均下來每位學生的消費額則在300元—400元之間。

和批改網不同的是,智課網采取的是用標準化的方式來輸出內容。在線教育領域里經常聽到直播和錄播的優(yōu)劣之爭,韋曉亮團隊選擇的則是錄播課程+直播服務的呈現(xiàn)方式,這就意味著,在智課網的課堂上,沒有師生互動、課堂氛圍這些讓場景更真實的東西,韋曉亮想通過嘗試犧牲這種真實感來保證課程內容的質量:課程進度更加可控、教師的精力不會被輕易分散、并且更方便師生雙方自主安排錄制和上課時間。

為了避免成為線下課堂的“照搬線上版”,韋曉亮特意強調了智課網上的“切片化”概念:所謂的切片有點像老師的教案,整個課程內容按照知識點切分成提綱,而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就可以按照提綱目錄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點。這樣的好處是同一門課程就可以照顧到不同程度、不同學習節(jié)奏的學生。

而錄播省掉的部分,韋曉亮則用直播的在線答疑和逐題講解來解決,在備考的后期,智課網會逐漸安排給學生相應的習題講解和在線答疑課程,來解決線上的互動缺失的問題。

相較于線下教育,在線教育還有個問題是缺乏了真實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之后,個人很容易懈怠。韋曉亮對此的回答是:“那聽課的時候你要走神,我也沒辦法”,在韋曉亮看來,線下難以解決的問題放到線上依舊難以解決,而他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讓產品多些黏性、多些便利,來提高課程的完成率。

關系:解放教師的體力

目前在智課網上一共有39名授課老師,智課網和這些教師都簽訂了排他協(xié)議,這也就意味著,這些老師在線上的課程,只能出現(xiàn)在智課網上。

韋曉亮認為,智課網對這些老師能夠構成吸引力的主要有兩點:認同感和利益。

認同感這事或許和創(chuàng)業(yè)的動機有關。在韋曉亮在新東方當老師時,他一度認為這是一份比較low 的工作:重復性的授課讓自己變成了體力勞動者;行業(yè)中充斥著速成的“名師”也很難形成促進教學研發(fā)的氛圍。智課網采取錄播課程的形式還有個目的是想把教師從重復性的教學行為中解放出來,對一個在線上開課的老師來說,前期的課程設計+一個周期的拍攝完成之后,一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再加上留學考試政策的相對穩(wěn)定,在線的方式可以說能夠很好地解放他們的生產力。

利益則和智課網的分成方式有關。同線下的培訓機構相比,智課網和簽約教師的利益關系更加緊密:從表面來看,雙方只是按照課程的成交額進行分成,但實際上,一個老師錄制的內容可以搭配到不同的課程和套餐里,而這名老師享受的是所有成交額的分成。

線下的培訓機構經常要面對名師出走的問題,同其他“憑經驗說話”的行業(yè)相似,教育行業(yè)里的名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說服力。而對這些老師來說,形成一定名氣之后,出走單干無論是從自由度、還是收入來看,都是更好的選擇;但對培訓機構來說,名師出走通常意味著不小的損失。

但目前來看,智課網和這些老師還尚未形成利益層面的競爭關系:雙方簽訂的只是線上的排他協(xié)議,而名師創(chuàng)業(yè)通常在線下,以小班教學的方式進行,線上的機構對他們來說,一方面能夠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名氣,導流到自己的線下課程。

這也和智課網對自己的定位有關:韋曉亮心中的對手是線下培訓機構里20人以上的大班業(yè)務,通過提供更加精細化的課程和服務,來吸引線下的老師和學生;而真正個性化、一對一的課程,則依靠線下的培訓機構去完成。這也是韋曉亮所理解的在線教育的本質,把能夠線上的東西挪到線上,而本該線下的東西繼續(xù)依靠線下,“教育的未來一定是 O2O,不過是 online with offline”,在韋曉亮看來,通過線上線下無縫地融合,讓從業(yè)者和消費者都具有更多的選項,才是在線教育現(xiàn)在的意義。

未來:多元化的想象空間

在采訪的時候,韋曉亮告訴我他已經玩了一個月零十天的2048,每天一小時,他覺得自己從里面找到了教育產品在移動端的靈感。

其實在去年,批改網上線不久之后就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端。同許多從 PC 到移動端的產品一樣,移動端的批改網也只是自己 PC 端的屏幕縮小版。據韋曉亮透露,那款移動端產品甚至一共只有幾千名的用戶量。

而2048讓韋曉亮對自己的移動端產品重新充滿信心,在這款風靡地鐵公交里的小游戲中,韋曉亮收獲的關鍵詞有碎片化、游戲機制和成就感。

碎片化指的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韋曉亮體會到在手機端,很少有人能夠保持長時間的關注,而智課網已經被切片化的課程內容其實很適合做碎片化:一兩分鐘的閑散時間學習一個知識點,再通過游戲化的設置和積分等功能設計讓學習變得好玩。對許多學生來說,應試教育都是一種反人性的存在,但通過這些設計,韋曉亮想嘗試用順應人性的形式去做教育:在看似輕松好玩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而載體則從游戲變成了學習內容。

而如何讓用戶獲得更多的成就感?積分和過關的獎勵之外,韋曉亮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移動產品到最后玩的其實是連接。所以他還在考慮在移動端和 PC 端加入社交因素,比如共同做題、尋找備考同伴,或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社交,韋曉亮想做的其實是學習關系的向線上遷移。

如果說現(xiàn)在還沒有社交功能和正式的移動端讓創(chuàng)新伙伴的步奏顯得略慢的話,韋曉亮還告訴我了一件聽起來很趕得上潮流的事情:在創(chuàng)新伙伴200人左右的團隊里,有一組成員專門負責研究可穿戴設備。據他透露,目前硬件已經基本成行,打算在今年年底上線,但他拒絕描述產品的具體形態(tài),只是稱之能夠“全方位突破教育的維度”,聊到這的時候,韋曉亮帶有謹慎的自信又出現(xiàn)了:“萬一做不出來,我就成吹牛了;萬一別人看到先做出來,我不就傻逼了。所以我只會讓你最終看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