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債迷霧:一場游戲一場夢

2009-08-25 16:10:28      挖貝網

  □ 文 縹緲

  7月22日,香港證監(jiān)會、金管局新聞發(fā)布會稱,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的其他15家銀行已經同意以每美元至少60美分的價格,從投資者手中回購美國已倒閉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

  雷曼迷債賠付獲得解決方案(可能仍非最終解決方案),大幕落下,對于業(yè)界來說,應當是件好事,但也不無感慨:“一場游戲一場夢,鏡花水月兩迷離?!?/p>

  早前一些,1月22日,我正在香港,香港證監(jiān)會完成了首宗就“雷曼迷債”銷售手法的調查,結果與新鴻基金融旗下的新鴻基投資服務達成協(xié)議,新鴻基“自愿按最初投資本金,向該行合資格客戶悉數回購未到期的迷債,涉資8500萬元”——這就是近期媒體所報道的相對銀行60%賠付更高的“證券行的100%賠付”。

  香港證監(jiān)會與新鴻基投資服務達成協(xié)議的內容是:

  1.根據回購計劃,新鴻基將向該行合資格客戶全數回購未到期的迷債,但只限第一市場的零售客戶,不包括透過第二市場購買迷債的客戶,也不包括被界定為專業(yè)投資者的客戶——“新鴻基的回購,是以當初投資的本金為上限,客戶可以保留迄今收到的全部票據利息,于客戶接納建議后,30天內付款”。

  2.已向新鴻基展開法律行動的客戶,或此前達成和解并已收取一筆超逾投資本金的款項的客戶,不在此前回購協(xié)議之內。

  3.回購涉及310名新鴻基的迷債客戶,新鴻基以約8500萬元,賠償這批迷債客戶全部投資本金,并會在客戶接納回購建議后30天內向客戶支付款項。

  4.香港證監(jiān)會譴責新鴻基誤導銷售。并“委聘獨立的審計師事務所,檢討新鴻基的內部監(jiān)控及合規(guī)制度”、“18個月內再次被證監(jiān)會發(fā)現同類事件,證監(jiān)會可暫時吊銷其牌照,為期三年”。

  5. 新鴻基將繼續(xù)全面協(xié)助,以配合證監(jiān)會的調查。

  可以說,自雷曼事件之后,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案例。由于該協(xié)議發(fā)表時選在休市之后,而且是節(jié)前,對市場的影響,也到了最低限度。新鴻基同時聲明:不承認任何責任或過失,但確認證監(jiān)會關注事項的嚴重性,就其結果,愿與證監(jiān)會達成協(xié)議。

  事實上,此項調解賠償,是全球第一個有關雷曼事件的賠償儲戶的和解案。

  新鴻基屬于獲證監(jiān)會發(fā)牌、受其監(jiān)管的中介人,與此次其他分銷雷曼迷債的16家商業(yè)銀行的情況,完全不同。銀行當時的設想與解決方法,是希望由銀行預墊支一定額度的賠付基金,另有一定額度的消費者訴訟基金。其步驟是,一方面部分賠付生活實在是無以為繼的債主;之后,再委托專業(yè)機構,與雷曼債的主分銷商和信托人(主要是匯豐銀行),進行最后的責任界定。

  1月23日,香港中銀(涉及雷曼迷債及相關資產事件的領銜會辦銀行,責任同樣較大)曾經通過公開系統(tǒng),聲明如下:

  1.已知悉新鴻基以原價回購旗下客戶的迷你債券,并就此事件通知小組其他銀行;

  2.由于證監(jiān)會公布事出突然,銀行亦不理解事件,相信最快要待銀行理解并作研究后,才能有所回應。

  對照三個聲明,我們可以發(fā)現雷曼案件的復雜性到底何在。香港的銀行受金管局監(jiān)管,不同于證券行受證監(jiān)會監(jiān)管。其間,金管局已轉介了243宗個案給證監(jiān)會進行調查(分銷銀行或投資銀行已經就1515宗個案達成初步和解,所涉及的金額為6.68億元)。不過,當時令銀行業(yè)倍感壓力、最終選擇本次和解的背景,是香港立法會大會已經通過賦權“立法會雷曼事宜小組委員會”運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深入調查雷曼迷你債券事件。

  從本案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立法會決定深入調查雷曼迷債事件,以及金管局首長的人事更迭,均是本案有望最終和解的關鍵所在。

  事件所帶來的諸多教訓確實值得記取。首先,不管投資者有沒有責任、有何種責任,政府機構的立場均應是保護投資者:對政府監(jiān)管機構而言,如果現有的財富也得不到必要的保護,經濟發(fā)展還有什么意義?

  其次,機構要做好機構該做的事情,負機構該負的責任,市場才能有信心。如果金融機構參與市場投機,“設套”給投資者,借結構型產品和復雜投資產品令投資者受到重大損失,均應徹底調查。

  其三,市場好的時候,豬都能在天上飛,什么亂七八糟的投資品都可能給投資人帶來收益。問題是出了問題,你會怎么處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在里面,可不敢開玩笑。

  事實上,由于市場不斷轉暖,2009年7月的1元錢的資本權益,與2009年1月的一元錢的資本權益,相差至少一倍,在這方面,銀行業(yè)的算盤打得也很精,一分錢也沒有往外多掏。

相關閱讀